春已立,万物苏。行走在通川广袤乡村,田间地头绿意盎然、芬芳扑面,温室大棚各类种苗茁壮成长,一个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跃然眼前,万亩粮油产业园一望无垠……
近年来,通川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科技创新融入农业生产全过程全要素,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乡村振兴基础进一步夯实。
加快建设
高标准成为农田新底色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春节后,通川区农业生产新的征程已全面拉开帷幕。在通川区青宁镇长梯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10台挖掘机正在进行田型调整,按照筑梗、挖高填低、放线、削直、调平等程序,施工人员正铆足干劲加快整治进程,已经调整好的田块形状规整、耕作面平整。
“长梯村田块调整面积共计712亩,目前已完成了80%左右,后期我们会根据施工情况增派人力、机械,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力争在春耕生产之前全面完成田块调整,不耽误村民的春耕生产。”现场技术负责人刘春华向记者说道。
长梯村位于丘陵地区,土地零散,坡多、台地多、田埂多。过去,田间没有农机作业道路,从种到收几乎全靠人工。“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个好事,将原来的小块土地,不利于耕作的土地变成了大块土地,有利于耕作。”通川区青宁镇长梯村党总支书记李正伟告诉记者,建成后,这些农田将全部用于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通过平整土地、改良田型、培肥地力,配套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田间道路等,将农田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能排能灌、宜机作业、环境良好、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在工程进度的快速推进中,长梯村村民也看到了种粮高产的新希望。
在金石镇阳鹤村,纵横交错、宽阔平坦的机耕道犹如白色飘带穿梭于田间地头,与周围的农田和农房交相辉映。部分赶早的村民已经开始翻耕土地,为今年的丰收夯实基础。
“高标准农田建设好后,现在这个耕田机可从生产路下来,直接到田间操作,以前非要两个人用杠子抬,水源我们有五个囤水田,每一个囤水田的水都能够灌溉到每一个田间,保证天干都有收成。”金石镇阳鹤村2组村民李登敏说。
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0年,阳鹤村通过实施生产路、平整土地、灌排沟渠等综合整治,3.5米宽的生产路取代过去“两步宽”的田埂,农民的灌溉用水难题解决了,农用机器也可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昔日的“望天田”成为田成块、路通达、渠遍布、水畅通的高效农业田地,有效新增粮食产能,实现农民增效增收。
据悉,通川区全区耕地面积35.5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3万亩。目前,正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百日会战”工作部署,大力推进实施2022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项目区涉及金石镇、青宁镇、东岳镇、安云乡等4个乡镇9个行政村,将新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机械化耕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出能力,让越来越多的农户真正受益。
提早筹划
夯实农业丰收基础
春回大地,万象“耕”新。二月的通川,从田间地头到大棚基地,再到街镇集市,春耕备耕的滚滚热潮扑面而来……
走进碑庙镇锣鼓村种粮大户刘毅的家中,各式各样的农机、码放整齐的化肥映入眼帘。“化肥先买了2吨,提前买能省下一笔钱,现在就准备开始春耕了!”刘毅脸上洋溢着对丰收的期盼。
在通川区信诚农资经营部店内,货架上各种农资摆放整齐,应有尽有,前来买种子的村民络绎不绝。“我今天来看看种子,以前选种子的时候就犯愁,总选不好。今天店主给我讲解了很多相关的知识,也帮忙选到了适合的种子,相信今年一定会有好收成。”罗江镇村民刘洪满意地说。
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保障农资供应,事关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大局。“及时掌握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储备和价格情况,提前做好春耕农资储备调运。目前,各类生产物资已下摆到户40%。”通川区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执法,他们年后出动执法人员30余人次,开展执法行动5次,检查农资门店30余家,纠正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两起,抽样送检8个农作物品种,有效维护了农业领域生产经营秩序,保障了农资安全供给。
“是这段水管的接缝问题,只要把这里接好,提灌站提上来的水就可以流到田间了!”在梓桐镇宝泉村提灌站内,农机人员正在对提灌站的电机、水泵、阀门进行全方位检修,排除设备故障,保障提灌站正常开展提水作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农用物资保障,通川区还加强辖区大型排灌设备检修维护,做好山坪塘、排灌渠维护修复,全力保障春耕用水。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多种媒介指导农户加强农用机械设备校正、保养和维护,做好蓄水翻耕准备,引导农户利用降水及时翻耕蓄水。截至目前,维修、管护机电提灌站3座、各类农机具5600余台,机耕农田0.9万余亩。
“我们将全力以赴抓好春耕生产,开展春耕备耕专项督导,及时完成春耕生产物资下摆到户。强化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农资质量安全、价格稳定、供应顺畅,畅通农产品和农用物资运输。”通川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超告诉记者,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接下来还将要求农业干部和科技人员深入春耕生产第一线,靠前指挥,坚持做到春耕一天不结束,工作一刻不放松。
科技助力
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
2月至3月之间的气温,是最适合蓝莓的播种季。在通川区蒲家镇八口村,四川中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蓝莓地里生产劳作。
“我们园区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每株树苗接受的营养和水量一样多。”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清打开一处果林围栏走进去,指着一根串联整行树苗的黑色管子说,“这根黑色管子在每株树苗下分出4个蓝色滴箭,能针对不同地块施其所需的水肥,园区树苗的长势尽在掌控之中。”
这个地处达州城区北侧的园区,以科技与设施农业支撑发展,正稳步探路“走出去”与“请进来”。
王清带记者走进建在山坡上的园区办公区,墙上展示的“专家组简介”引人注目——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名专家。“他们是园区发展的秘诀所在。”指着展示板,王清娓娓道来。
2016年园区开建,王清供职的四川中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蒲家镇八口村种下700亩蓝莓。如今,该公司蓝莓种植面积达6500亩,扩大到蒲家镇乐云村、画眉村、钟庙社区,带动园区规模增至2万亩。
“我们破解了土壤改良难题,并持续开展生物种植技术研究。”王清说,专家组带来酵素农法,设计水肥一体化滴灌装置,使蓝莓产量提高了20%至30%,含糖量提高了2度至3度。围绕打造蓝莓种植酵素农法全产业链应用基地的目标,还要强化酵素农法科研,加强玻璃温室大棚、薄膜常规大棚建设,让更多高品质的蓝莓从园区“走出去”。
蓝莓园区因科技而起,在通川区蒲家镇另一头的四川省苗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同样因科技内核而名声在外。
2015年,程海洋从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出国、放弃读博,毅然来到通川创业,成立了四川省苗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俗称克隆技术),进行各种植物幼苗的研发、生产与推广,并在蒲家镇建了基地。
“选择来到通川自主创业,成立苗源科技,最主要原因是通川的地理环境、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都非常适合发展项目。”说起落地通川,程海洋满是惊叹,在创业基地选址确定蒲家之后,仅用两周时间,土地流转、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工作便全部高效完成。
近年来,通川区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不动摇,强化科技创新融入农业生产全过程全要素。奋进之下,成果显着。如今在通川区,拥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几乎都从农业领域的创新派变成了响当当的实力派。(杨洁 谭楚甲)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365沙巴体育注册_365bet客服电话_官网体育在线365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主管:365沙巴体育注册_365bet客服电话_官网体育在线365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365沙巴体育注册_365bet客服电话_官网体育在线365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